1951年6月,胡修道离开家乡四川,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。入朝后的1年间,他所在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在后方开山路。胡修道个子矮小,但力气过人,又特别能吃苦,爱动脑子。对于如何从一个农民转变成一名合格的战士,他思考良多:“每一次转折就是一次考验,次次考验都过硬,才算不虚度这一生。”
1952年10月14日,以美国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在上甘岭发起一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作战。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主峰南4公里处,其左侧为537.7高地北山,右侧为597.9高地,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的前沿阵地。
11月1日晚,作为预备队的志愿军第12军第91团投入战斗。第12军采用“添油”战术,开展“小兵群作战”,即以一个组至两个班为单位进行战斗,少摆多藏,随时补充,讲求灵活机动和高效率的单兵作战。3日,第12军第93团投入战斗。5日,美军和南朝鲜军以4个营兵力在飞机、火炮及坦克配合下,向597.9高地发起重点进攻。
597.9高地呈人字形,志愿军利用周围大小山头构筑了12个阵地。位于主峰附近的3号、9号和10号阵地,是敌人攻击的主要目标。其中,9号阵地在前、10号阵地在右、3号阵地在左,呈掎角之势。
这天,胡修道与搬运弹药的战士滕土生一起,由班长李锋带着去守卫3号阵地。此时,饱经轰炸的3号阵地上,唯一的掩体是一块半人多高的石头。第一次参加战斗,胡修道就遇到了最猛烈的攻势。
天蒙蒙亮,敌人的炮弹就炸开了。这是胡修道第一次与敌人真枪实弹地作战,心情颇为紧张。
“沉住气,”班长指挥胡修道在石头后边观察动静,“敌人怕近战,不要自己先胆怯了。”又是一阵炮声,身下的阵地剧烈摇晃起来。胡修道探头一望,在敌炮火的掩护下,敌人越爬越高,越来越近。胡修道攥紧一根爆破筒,心中默数:50米、40米、30米……只听一声“开火”,他就贴在地上猛扔起来,爆破筒、手榴弹、手雷……不知过了多久,班长抓住他的手腕,说敌人已经撤退。
“打这种仗,要敢于把敌人放进来,再打他个措手不及。”班长正说着,敌人又上来了。
胡修道仔细观察着,约两个排的敌人如浊浪般层层涌上来。这一次,胡修道耐心地等待敌人靠近。他和班长用“包饺子”的打法,先集中火力向分散的敌群两边打,迫使敌人往中间挤,再向敌群投手榴弹。很快,他们在阵地上筑起一道铁闸,顶住敌人的连续猛攻。
浓烟消散,远处的五圣山渐渐清晰起来。“这个山头要紧得很,万一守不住,敌人一占五圣山,对我们就不利了。”听着班长的话,胡修道不由地攥紧拳头。
在班长的指挥下,他们连续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,胡修道也很快适应了战场。可是对于胡修道而言,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。
没多久,9号阵地告急,班长李锋被连长调去支援。他再三嘱咐胡修道和滕土生:“我走了,你们要好好守住阵地,保持住咱们班的荣誉。”胡修道心里有些不踏实,可还是说:“班长你去,放心,保证人在阵地在。”
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中午,补给仍送不上来。胡修道努力回忆着一些趣事,去分散身体的饥困。他记得有一回,有位叫刘兴文的苗族英雄要来连里作报告,自己早早就坐在山坡上等他。他以为,刘兴文一定是身高八尺、膀阔腰圆。可一见面,才发现刘兴文竟那样瘦小,还一脸孩子气。就是这样一位年轻战士,在金化郡朴达峰上,硬是打垮了敌人11次冲锋,毙伤敌100余人。
想到这里,他定了定心神,转到班长的指挥位置。炮袭又开始了。胡修道发觉这回的炮声很特别,打得猛,时间也长。他探头一看,成群的美军涌了过来。
胡修道的斗志一下被点燃了,带着滕土生拼命地包起“饺子”。溃退的敌人绝不会想到,把他们困阻在山坡上的,仅仅是两名初上战场的中国士兵。
很快,敌机投下一批燃烧弹,气浪、泥土、石块猛然砸在他们身上。按照规律,敌人马上就要冲上来了。他们摆好手榴弹,握紧枪,集中精神等待着,可一个敌人的影子也没有。
胡修道更加仔细地观察起阵地周围的情况。他发现,10号阵地前面有一大片黑绿身影正缓缓向上移动,一大拨敌军已经爬到半山腰。大概是见啃不下3号阵地这块硬骨头,敌军就转向临近的10号阵地。胡修道暗暗着急,那边的战友肯定是牺牲或受伤了,如果丢了10号阵地,敌人就可以俯射3号和9号阵地,597.9高地就保不住了。
硝烟弥漫,阵地前沿的轮廓已看不清楚,敌人的炮火把运动道路封锁得严严实实,援兵很难上来。胡修道突然意识到:如果我飞跑过去,赶到敌人前面,也许就能守住10号阵地。
这时,连部通信员正好来了解情况,胡修道连忙抓住他的手:“你暂时守住3号阵地!”说完,他与滕土生一起向10号阵地冲去。他左手提着一根爆破筒,用大拇指紧紧扣住拉火环,右手握着一颗手雷。他下定决心,要是敌人冲上阵地比自己晚一步,就用它们打退敌人;要是敌人先到了,那就同归于尽。
就在胡修道和滕土生要扑上阵地的关头,突如其来的弹雨把他俩压制在10米外的山梁上。他俩迅速滚到一个弹坑里,再爬向另一个弹坑。不知爬了多久,胡修道抬头一看,正好和敌人脸对脸遭遇了。敌人一愣,马上向他围拢过来。胡修道投出手雷,炸倒了一大片敌人,由于距离太近,自己也被震昏了过去。
他晕晕乎乎睁开眼,让滕土生赶紧去向连长报告情况,自己继续守在10号阵地阻击敌人。敌人改变了战术,排成三角队形轮番涌上来。胡修道只能向敌群猛扔手榴弹,直至精疲力竭地躺倒在地上。就在这时,几名增援的战友上来了,让胡修道回3号阵地继续坚守。
冒着轰炸,胡修道猫着腰折返回3号阵地。此时,滕土生已负伤下了阵地。敌人终于弄清了守卫这3个阵地的中国士兵人数极少,还首尾相顾。于是,他们纠集兵力齐涌上来。
胡修道用牙咬住手榴弹弦,朝敌人甩去。片刻,雪白的弹弦落了一地。天色渐暗,胡修道又独自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进攻。他意识到,敌人仍不甘溃退,可能还会有一轮猛攻。
阵地上,裹满灰沙的枪械大都拉不开枪栓了。为了给敌人营造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假象,胡修道把牺牲战友的帽子分散摆在阵地最前沿。他搜集着零星的弹药,给自己留了一根爆破筒。
一个人组成的这道防线,果然迎来最险峻的冲击。这回,足有两个营的兵力朝着3个阵地同时扑来。山下,二三百门榴弹炮、无后坐力炮和坦克炮齐轰向志愿军阵地。天上,敌机正疯狂俯冲扫射,猛掷汽油弹。胡修道不断变换着位置向敌人投弹,可敌人太散,怎么都打不退。这一次,他改成打“空炸”:把拉了弦的手榴弹在头顶绕一圈,再扔下去,用空中爆炸的弹片杀伤敌人。很快,他炸倒了几个,可还是挡不住敌人进攻的浪潮。
胡修道抓起只剩一盘子弹的机枪,跪在地上打了起来……直到连长在步话机里命令他找掩体,他才再次隐蔽到那块石头后面。霎时,一排排“喀秋莎”火箭炮弹从头顶呼啸而过,在敌群中炸开花。
各个山头的敌人都被击退了,3名战士赶来支援。此时,胡修道的衣衫都炸碎了,浑身上下黑漆漆的,却格外高兴:“敌人被打退了!阵地还是我们的!”
这一天,胡修道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,击退敌人41次进攻,创造了志愿军战士一人一天歼敌280余人的纪录。他是新兵,更是多面手,牺牲战友留下的冲锋枪、爆破筒、轻机枪,都是他杀敌的武器。他巧妙变换战斗位置,诱导敌人相信还有很多志愿军战士在战斗。